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莊貴陽: 中國書寫了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謀劃開展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的工作,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從統計數據來看,“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環境9項約束性指標均超額完成。2020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為87%,比2015年上升5.8個百分點。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從2015的66%提高到2020年的83.4%。全國森林覆蓋率增加到23.04%,森林蓄積量超過175億立方米,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2020年底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降低了約48.4%,提前超額完成下降40%~45%的目標,非化石能源消費在一次能源結構中占比在2019年就達到15.3%。
中國在全面推進國內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始終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中國高度重視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全球環境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國際場合及會議上向世界分享生態文明理念,為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可持續發展等領域提供新理念、注入新動能。作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綠色復蘇的主要力量。
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正式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必須堅持“六項原則”,強調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為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的國家,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有黨章、憲法和五年規劃護航,以內外一致的邏輯,書寫了中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新篇章。
(本文摘錄于《節能與環?!冯s志2021年第6期特稿《貫徹新發展理念 書寫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篇章》)